通知!题已出完,今年会考这些!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后台回复“答题冲刺班”,带你开启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参与百日题海战术
后台回复“实务突击班”,走好实务第一步
距离考试还有20天,在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最理想的复习状态一定是:学的都会考,不会的都没考,考得都会写,写得都能得分。
因此,这个阶段,除了常规的复习外,大家都开始乐此不疲的进行押题,然而结果却是:我觉得这也会考,那也会考,全都会考。
但真如那句狗血偶像剧的经典台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且我站在你面前却读不懂你的心。所以,你凭什么觉得,你能读懂出题老师的心?
基于上述观点,小编可以斩钉截铁的说:99%的押题都是在自娱自乐,除非……是老师们自己押?
所以,今天小编来跟大家终极爆料究竟什么是地表最强押题,其实老师们早在今年7月份就已经“偷偷透题”啦。
地表最强押题究竟是?
众所周知,每年在全国研究生统考之前,总会有少部分的同学通过参加各院校组织的推荐免试研究生考核,提前获得了上岸的加速卡。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学院选拔新一届研究生的“权威考核”,负责笔面试考核的老师基本都是学院教授级别的出题老师,也就是说……
没错,就是你的出题老师
所以,同一批老师出的题?你敢说不是最强押题?
也许有同学会问了,之前考过的题目,难道还会再考一次嘛?说得有道理,但小编必须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告诉你:还是会考。
通过对同一年保研真题和考研真题的分析,小编真真就发现了:保研考核中考过的题目,不仅考研会考,而且会大大的考!!!
理由其实很简单,一方面,老师们的出题基本上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同一批出题老师,哪怕题目的问法和形式不同,但方向一定不会变(你不会真以为会有老师3个月就换研究方向了吧);
另一方面,考研的题目浓缩了近一年学界、业界的热点话题和社会热点事件,虽说题目11月才出,但不可能只包含10、11两个月的内容吧,再说了,哪怕关注的仅仅是这两个月的内容,从前9个月老师们关注的重点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哪些内容更容易被老师们看上,成为大家的卷面真题。
基于此,小编必须跟大家按头案例:这一波保研真题,必须得看,必须得学透,一定会考!
今年,这些内容99%会考
前面也说了,最后一个月,时间紧,任务重,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忍痛放弃理论复习,着手准备实务了(警告,这种方法不可行)。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省大家时间,让大家真正快速get2023考研中最容易考察到的内容,小编查阅了2023届可搜集到的所有保研真题,为大家总结出了以下7个专题,还不赶紧学起来?
1
技术:AIGC、算法、元宇宙
考法示例
1.谈谈你对AIGC的认识
2.AIGC对舆论的影响
3.从新闻伦理角度分析AI(中国政法大学)
4.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华东师范大学)
5.请谈谈你对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看法(人大)
6.阐述一下算法推荐(暨南大学)
7.谈谈nft与元宇宙的关系(中传)
8.谁提出“灵境”是元宇宙雏形(中央民族大学)
9.聊天机器人的基本属性(武汉大学)
10.谈谈 Chat GPT存在的伦理问题(暨南大学)
11.请谈一谈对Chat GPT的理解(暨南大学)
12.聊天机器人对教育基础建设方面的作用(武汉大学)
近几年来,围绕前沿技术的考察一直是考研真题的热门选手,今年大概也不会是例外。从保研真题的情况来看,围绕技术的考察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AIGC、元宇宙、Chat Gpt。就考察概率来看,Chat Gpt和AIGC被考到的可能性最高,尤其是前者。
从考察内容来看,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1.概念、技术原理、基本属性和特征。这部分主要是对于基础内容的考察,可能会出现在名词解释这一题型中。
2.功能和应用场景。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延伸,主要是考察大家对于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的掌握程度,需要指出,其实当下技术应用并不是单一的,很多应用场景都是多种技术(或者说技术系统)共同的结果,因此大家在论述这一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凸显该技术在某个应用场景中的显著性作用,突显特殊性,避免泛泛而谈。
另外需要指出,大家在围绕这一问题作答的时候要尽量能够用案例辅佐论述,避免大而空。因此大家在复习之余也要抽时间了解一下这些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情况哦~
3.对传统领域的改造/冲击。这也是我们在讨论前沿技术时必不可少的问题,这里的传统领域既包括新闻实践、也包括日常社会生活秩序等等,更包括学界范畴内对传统理论和问题的冲击,这些大家都要尽可能全面的复习到。
4.技术风险/伦理问题。这也是我们谈技术不可避开的问题,对于这一部分问题的整理大家要尽可能地准备一些生动的案例辅助论述。
2
国际传播
考法示例
1.请说一个你认为中国在国际上做很成功的广告案例(人大)
2.如何在国际传播中展示中国的科技成就(人大)
3.国际传播的困境和如何突破?(上交)
4.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的策略(暨南大学)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从真题上看,尽管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仍然是亟待研究的热门话题,但今年学者们似乎将这一问题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更关注国际传播的问题,即不再以传统的传—受视角去理解,而更强调用沟通的视角应对。
基于这样的转变,大家除了要关注传统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性内容之外,也应当更多围绕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的困境展开思考。当然,典型性案例的引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哦~
3
前沿研究方法
考法示例
1.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之间的区别(复旦)
2.请说出2-3种新媒体研究方法(中传)
对于研究方法的考察历年在真题中也都会多多少少涉及到,尤其是对于学硕的同学来说。但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趋势,那就是传统量化的方法正在被更科学更前沿更新媒体化的方法所取代,这当然也与当下算法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于目标院校历年有考察研究方法的同学来说,除了要把课本上传统的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文本分析等方法吃透之外,也要积累一些当下更先进的研究测量方法或者测量工具。
4
信息茧房&数字鸿沟
考法示例
1.如果你是一个平台的算法设计者,如何避免信息茧房并且提升服务质量(北师大)
2.阐述一下算法推荐(暨南大学)
3.关于“科技遮蔽”,你有什么理解?(上海交通大学)
4.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算法偏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暨南大学)
5.结合具体案例,新媒体平台如何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暨南大学)
6.中老年网红现象的理解(中央民族大学)
7.老年人的媒介接触和智能媒体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8.结合具体案例,谈谈适老化产品生产和发展的准则(暨南大学)
9.如何看待:使用社交媒体回让人变笨(上海大学)
信息茧房跟算法推荐的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层面,第一个是信息茧房一定要被打破吗?第二个是信息茧房如何被打破?
稍微思考一下大家就会发现,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不存在没有信息茧房的情况,因此信息茧房也从来不是一个完全负面的概念,因为它实实在在地是人们信息处理能力有限的结果,只是面临过度单一的信息摄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确实需要给与干涉。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有话要说,但实际上,要想说出新意实际上并不简单。
或许意识到信息茧房在信息社会或许是个究极一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学者们也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放在了数字鸿沟、老年人地媒介使用、算法偏见等更加实际和接地气的问题上。大家对于这些问题也要提前准备。
5
新闻真实
考法示例
1.怎样看待“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面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该怎么做?(郑州大学)
2.举例说明本质真实和现象真实的区别和联系(湖南大学)
3.解释你对“深度伪造”的理解(中国政法大学)
4.请你论述“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这句话(北京体育大学)
5.谈谈新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践行新闻真实性原则?(中国传媒大学)
6.什么是虚假信息?如何识别(北师大)
技术对于新闻学的冲击已经无需多言,从保研的考核情况来看,尽管也有对新闻其他要素的关切,但新闻真实性绝对是这一话题的重中之重。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对于传统经典概念的重新解读,同时也涉及到新技术语境下新闻真实性概念的变革。
如何定义新闻的真实和虚假、边界在哪里、新闻真实性的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其所处的当下境遇和面临的困境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很值得大家思考。
6
传播理论、学派
考法示例
1.请解释“具身性理论”(上交)
2.请一句话概括元理论(四川大学)
3.结合具体案例,说说新媒体时代下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什么改变(新疆大学)
4.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异同,评价优劣(重庆大学)
5.沉默的螺旋(南师大)
6.拉扎斯菲尔德的地位、成就(四川大学)
7.结合实例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的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
8.简述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上海外国语大学)
9.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社交媒体舆论极化现象(上海外国语大学)
10.行动者网络理论(中央民族大学)
11.使用与满足理论(西北大学)
对于传播理论和传播学派的考察也是每年都逃不过的。
在经典理论方面: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使用与满足、框架理论等仍然是高频考点,其背后映照着其实是对于社会意见这样一个话题的关注,因此关于群体极化、舆论等跟群体意见有关的内容大家也要做好基础准备;
从保研考核情况看,关于前沿理论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具身性理论上,但近年来围绕媒介化、平台化、基础设施型媒介等展开的理论探讨也是非常有可能考到的哦~
在传播学派的问题上,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对比和各自考察仍然长盛不衰,还没有梳理清楚的宝贝们要加油啦~
7
媒介/体融合
考法示例
1.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功能的变化(中国传媒大学)
2.谈谈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的关系(中国传媒大学)
3.谈谈你对四全媒体的理解(武汉大学)
4.媒介融合(南京师范大学)
5.主流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的利弊即延伸(中山大学)
6.阐述一下“平台型媒体”(兰州大学)
7.平台对新闻业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
最后回到媒介/媒体融合上来,这个问题要具体区分学术层面跟实践层面,如果是学理上的讨论,媒介融合跟媒体融合的区别是无论如何也逃不开的;但如何是实践层面的探讨,大家就要注意从成因、变动、现状、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分别展开叙述。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推送的全部内容,鉴于篇幅,本文只是针对性地整理了各个院校共同关注的一些话题,想要详细Get院校关注点的,欢迎后台回复【超强押题】获得真题哦~祝大家押题全中!
注:图源网络,侵删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小S 2.0
知知
小S
福仔
胖胖
小E
小S 3.0
卷卷
往期精彩: